掃帚文化
-
彗星長尾有如帚,故俗稱掃帚星、掃把星等。事實上,“彗”字本義亦為帚。歐洲中古傳說巫師可乘帚飛翔。參見飛天掃帚。歷史掃地除塵的工具,源于我國。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……
掃帚的歷史久遠,常見于各文化中,舉例如下:
彗星長尾有如帚,故俗稱掃帚星、掃把星等。事實上,“彗”字本義亦為帚。歐洲中古傳說巫師可乘帚飛翔。參見飛天掃帚。歷史掃地除塵的工具,源于我國。
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,有個叫少康的人,一次偶然看見一只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,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。他想,這一定是雞毛的作用,于是抓來幾只野雞拔下毛來做成了第 一把掃帚。這亦是雞毛撣子的由來。由于使用的雞毛太軟,同時又不耐磨損,少康即換上竹條、草等為原料,把撣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掃帚。
掃帚與笤帚有所不同。掃帚一般指用竹子做的那種大的,用來打掃院子及面積大的場地及馬路。而笤帚一般指用高粱頭扎的較小的那種,用來打掃屋子。
在西方的魔法中,掃帚是一種飛行工具,一般有巫師駕駛。騎在掃帚把上,掃把朝后,據說可以飛上空。
掃帚文化 2017-10-26 本文被閱讀 1944 次